学院首页  365英国上市网站官网  师资队伍  人才培养  科学研究  党建工作  学团工作  资讯中心  合作交流  院友风采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人才培养>>教学建设>>实验中心>>正文

实验室简介及人员组成

2017-01-08  点击:[]

自然地理陈列室简介

自然地理陈列室建于2000年,2007年迁至文科实验楼,进行扩建。该实验室建筑面积120 m2,最多可以一次容纳40人一起进行实验学习。实验室拥有较完善的实验设施,配有各类典型矿物、岩石和古生物陈列标本,主要承担《自然地理学基础1》《地质地貌学》等多门实验实训课程,开设“矿物形态”、“矿物物理性质的观察和鉴定”、“岩石的观察和鉴定”、“地质图的阅读和地质罗盘的使用”等多个实验项目。实验室面向全校师生开放,正在逐步成为地质知识的科普园地。

环境学实验室简介

环境学实验室建于2000年,2007年迁至文科实验楼进行扩建。该实验室建筑面积120 m2,最多可以一次容纳40人一起进行实验学习。实验室配有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包括激光粒度分析仪 、土壤碳通量自动测量系统 、植物根系生长检测系统、土壤水分测量系统等。该实验室主要承担《环境学概论》实验教学及相关的环境监测研究工作,开设“水样色度的测定”、“EDTA法测定水样硬度”、“废水中COD的测定”、“环境噪声监测”、“大气总悬浮颗粒物的测定”等实验项目。实验室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放实验室项目”。

土壤生态实验室简介

土壤生态实验室建于2000年,2007年迁至文科实验楼,进行扩建。该实验室建筑面积120 m2,最多可以一次容纳40人一起进行实验学习。实验室配有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包括流动分析仪、有机元素分析仪、便携式土壤重金属分析仪、树木年轮分析仪、体式显微图像电脑分析系统等。该实验室承担《自然地理学》实验教学工作,开设“土壤样品的采集和制备”、“土壤吸湿水含量”、“土壤pH值”、“土壤有机质”、“土壤速效磷等土壤理化性质测定及显微镜观察水生和旱生植物叶片结构”、“土壤动物群落调查”等十余个实验项目;同时,该实验室还承担“土壤动物、土壤微生态过程”方向的科学研究工作。实验室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放实验室项目”。

气象气候实验室简介

气象气候实验室建于2000年,2007年迁至文科实验楼进行扩建。该实验室建筑面积90 m2,最多可以一次容纳20人一起进行实验学习。实验室配有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包括自动雨量计、数字式温湿度计、数字式照度计、数字式风速计等。主要承担《自然地理学实训》中的气象气候实验教学工作;同时,该实验室还承担“气候演变过程”方向的科学研究工作。实验室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放实验室项目”,并且正在逐步成为气象知识的科普园地。

地图遥感实验室简介

地图与遥感实验室建于2001年,2007年迁至文科实验楼进行扩建。该实验室建筑面积90 m2,最多可以一次容纳50人一起进行实验学习。实验室配有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包括MRC-010微波辐射计、USB4000光谱仪、FieldSpec Handheld便携式地物光谱仪、微波现场分析仪等,共计百余台套。该实验室承担十余门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开设实验项目四十余个。该实验室面向全校师生开放,为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等提供服务。

地理专用教室

地理专用教室建于2007年,面积120 m2,可同时容纳50人进行教学。教室配有多功能抽拉式活动演示仪、大型活动星图演示仪、太阳系九大行星模型、十五种地理教学模型、地理运行仪、月球运行仪和三球仪;立体解说式中国地形模型和世界地形模型等仪器设备。集成了传统的地理模型与现代声、光、电等先进技术的优势,对有关地理现象在空间和时间上的特征进行了有效的展现,实现了教与学领域新的跨越,具有不可估量的教育价值和教育意义。

地理专用教室主要服务于《中学地理教学论》《中学地理教材分析》《中学地理活动课设计》《中学地理习题解答》等课程的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工作。

工程测量实验室简介

工程测量技术实验室建于2015年,建筑面积90m2,最多可以一次容纳28人一起进行实验学习。实验室配有较先进的仪器设备,包括无人机航空摄影测量系统、全数字化摄影测量系统、三维激光扫描仪、测量机器人、全站仪;GPS(RTK),管线探测仪,探地雷达各类经纬仪、水准仪等。该实验室承担《工程测量学》、《控制测量学》、《地形测量学》、《地籍测量学》、《摄影测量学》、《数字摄影测量学》等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及实验设备维护检校任务。该实验室面向全校师生开放,为学生进行毕业设计、教师开展科研工作等提供服务。

遥感定量实验室简介

空间偏振遥感实验室成立于2015年,聘请东北师范大学赵云升教授,北京207所李军伟研究员为特聘教授。现有研究人员3人,其中博士学位1人。现有空间偏振室内测量平台、空间偏振野外测量平台,便携式野外偏振测量平台、FieldSpec 4便携式地物光谱仪等仪器设备,总价200余万元。

研究方向简介:

1.典型地面目标偏振反射特性研究

依托项目研究,逐渐建立简单的典型地面目标偏振反射信息平台。通过对大量的典型地物数据的分析,形成一些偏振反射的感性认识,并且以此为基础,扩展至机理分析、模型建立以及实际应用,为偏振遥感的研究提供科学保障。

2.遥感多角度偏振反射光谱机理研究

研究的开展使遥感基础理论中的可见光偏振遥感机理部分更加完善,推动遥感定量化研究的进程,为遥感在地质调查等领域的应用提供依据与示范,有助于利用偏振遥感实现对自然地物背景的分类与识别活动。

3.地物偏振反射建模研究

主要研究对象是地表典型目标地物的偏振反射建模研究,充分利用遥感的多角度信息、偏振信息、高光谱信息建立的数学模型(如物理模型、经验模型或半经验模型)。

这对偏振遥感信息的充分利用与开发,对目标的识别、分类以及促进定量遥感的发展均有着重大的理论意义与广泛的应用前景。研究室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多项,研究经费100余万元,发表相关学术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 5篇。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实验室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实验室建于2015年,建筑面积为90 m2,可容纳35人一起进行实验学习。实验室拥有较完善的实验设施,含高配置的电脑、笔记本、惠普工程彩喷绘图仪、滚筒式扫描仪等硬件设备,同时还备有高版本专业软件,如CAD、Sketch Up、3DMax、Photoshop等,为实验教学提供了较完备的软硬件操作环境。该实验室承担美术手绘、城市规划实务、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等多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开设实验项目及上机训练项目共计约 30个。实验室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放实验室项目”。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简介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建于2001年,2007年迁至文科实验楼,下设“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Ⅰ”和“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Ⅱ”两个分室。每个分室建筑面积为120 m2,均可容纳40人同时上课。实验室拥有较完善的实验设施,含高配置的电脑、笔记本、惠普工程彩喷绘图仪、滚筒式扫描仪等硬件设备,同时还备有高版本专业软件,如SuperMap GIS、ArcGIS、CASS、CAD、ENVI等,为实验教学提供了较完备的软硬件操作环境。该实验室承担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实习、数据结构、遥感数字图像处理、数据库技术实训、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应用等约26门课程的实验教学工作,开设实验项目及上机训练项目共计270余个。实验室面向全校师生开放,积极开展“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开放实验室项目”。

实验室人员组成

姓名

学位

中心职务

专业技术职务

中心工作职责

苏丹丹

博士

主任

高级实验师

实验中心总负责人

付永存

硕士

实验员

实验师

地理信息系统实验室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实验室负责人

宋扬

学士

实验员

助理实验师

自然地理陈列室、气象气候实验室、环境学实验室和土壤生态实验室负责人

边倩倩

硕士

实验员

助理实验师

定量遥感实验室、工程测量实验室、地图遥感实验室和地理专用教室负责人

关闭

通讯地址:吉林省长春市长吉北路677号

邮编:130032

电话:0431-86168533

E-mail:dili@ccsf.edu.cn

版权所有:365英国上市网站官网 - 365英国官网登录入口

技术支持: 学校办公室创e工作室 网络中心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