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简介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属于教育学中课程与教学论的分支学科,它是以现代教育科学和地理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地理学科教育的理论、方法进行研究,培养具有现代地理学科教育理论和实践技能,从事地理教育、管理和研究的高级人才。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主要是认识地理课程与教学现象,揭示地理课程与教学规律及指导地理教学实践。
我院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硕士招生始于2007年。目前,已有五届硕士研究生顺利毕业。本专业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目前已初步形成一支结构合理、基础扎实、专业水平较高的学术队伍。本专业在地理课程基本理论、地理教学方法以及地理双语教学研究等方面开展了创造性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地理双语教学研究,独具特色,积淀日深。近三年来科学团队成员取得了一定的科研成果,共出版专著教材3部,发表论文十余篇,获省级项目2项。我院地理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教学实验设备条件优越,目前拥有现代化的地理专用教室、GIS实验室,地图遥感实验室和土壤生态实验室。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要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面向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培养系统掌握课程与教学论基本理论和教育科学研究方法,具有较强的地理教学和教育科研能力的中学和大学地理教育研究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和社会主义事业,有为基础教育和经济社会发展而奋斗的高度责任感和事业心,热爱教师事业,有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素质。
2.系统地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了解地理学发展的历史、现状及其走向;系统地掌握本学科的知识和理论;能独立地设计地理学教学研究方案,开展地理教学研究,撰写论文。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论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语言能力和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
三、研究方向
地理课程与教学论
本研究方向以现代教育科学和地理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对地理教育基础理论和地理教育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进行研究,培养具有现代地理学科教育理论和实践技能,从事地理教育、管理和研究的高级人才。
四、学制与学分
本专业学制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不超过4年。硕士研究生培养分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撰写两个阶段,按学制的学习年限,课程学习阶段为1.5年,学位论文撰写时间不小于1年。至少应修满32学分。
五、培养方式
硕士研究生培养以课程学习和课题研究并重,并安排了教育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学术活动。
1.硕士研究生培养采取导师负责与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导师是硕士研究生培养的第一责任人,每个硕士研究生导师组要由3-5人组成,配合导师,充分发挥其集体培养优势。
2.研究生个人培养计划要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后制定,以推进研究生的个性化培养。
3.课程学习环节力求注重研究生的自主学习能力、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硕士生可根据本人学习计划合理安排课程学习时间,在申请论文答辩前完成规定的全部学分。
4.硕士研究生的实践教育内容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及社会实践活动。实践教学一般在二年级进行。学生参加教学实践活动授课应不少于18学时,具体包括:指导本科生教育实习和中学地理实验及野外实习;协助导师指导本科生毕业论文;有计划地参加或指导本科生的学术讨论。
本专业鼓励硕士生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和国内外学术交流等。在导师指导下,尽早进入有关课题的研究。
研究生在读研期间,应积极参加各类社会调查、社会公益活动、担任志愿者等。
实践活动结束后,研究生撰写实践报告(365英国官网登录入口硕士研究生实践活动考核表)。经考核合格后取得1学分。
六、课程学习
1.课程设置
课程与教学论(地理)专业学术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表
课程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考核 方式 |
备注 |
学 位 课 程 |
公共 必修课 |
S1999901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
36 |
2 |
1 |
考试 |
必修 |
S1999903 |
自然辩证法概论 |
18 |
1 |
1 |
考试 |
必修 |
S1999904—X |
研究生外语 |
120 |
4 |
1,2 |
考试 |
必修 |
一级学科必修课 |
S2060101 |
现代教育学原理导论 |
54 |
3 |
1 |
考试 |
必修 |
S2060102 |
教育科学研究方法 |
54 |
3 |
1 |
考试 |
S2060103 |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
36 |
2 |
1 |
考试 |
二级学科必修课 |
S3090101 |
地理教学论专题研究 |
36 |
2 |
2 |
考试 |
必修 |
S3090102 |
地理学思想发展及其前沿问题 |
36 |
2 |
1 |
考试 |
S3090103 |
区域地理专题研究 |
36 |
2 |
2 |
考试 |
非学位课 |
公共 选修课 |
按“每年研究生院列出的公共选修课”中修读 |
2或3 |
考查 |
至少选修 2学分 |
专业 选修课 |
S5090101 |
中学地理教学设计 |
36 |
2 |
2 |
考查 |
至少选修 2门4学分 |
S5090102 |
地理教研论文写作指导 |
36 |
2 |
3 |
考查 |
S5090103 |
应用地理学技术与方法 |
36 |
2 |
3 |
考查 |
S5090104 |
中学地理双语技能训练 |
36 |
2 |
2 |
考查 |
S5090105 |
中学地理教学技能训练 |
36 |
2 |
3 |
考查 |
必修 环节 |
S7999904 |
开题报告 |
|
1 |
3 |
考试 |
必修 |
S7999905 |
中期考核 |
|
2 |
5 |
考试 |
必修 |
S7999906 |
学术活动(导师负责) |
|
2 |
3,4 |
考试 |
必修 |
补修 本科课程 |
S6090101 |
人文地理学 |
64 |
|
3 |
考查 |
跨学科及同等学力入学者须补修 (至少两门) |
S6090103 |
中学地理教学论 |
36 |
|
2 |
考查 |
应修总学分 |
至少修满32学分 |
|
|
|
|
|
|
|
|
|
|
2.个人学习计划
充分发挥个人学习计划在引导和促进硕士生自主学习和研究中的作用。硕士生应在导师的指导下制订个人学习计划。个人学习计划应在入学后三个月内完成。
3.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
教学方式:硕士研究生教学形式应灵活多样,提倡采用研讨班、专题式、启发式、探究式及合作学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把课堂讲授、交流研讨、案例分析及教育实践等有机结合,加大对研究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培养。
考核方式:学位课程(公共必修课、一级学科必修课)原则上实行闭卷考试。二级学科必修课、非学位课程可采取课程论文、科研报告、讲课实录等考核方式。具体考核方式由任课教师决定。
七、学位论文
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成绩合格,完成各项必修环节,方可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学位论文是为了培养硕士研究生独立思考、勇于创新的精神和从事科学研究或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学位论文可以是科研论文、学术综述、调查报告和研究报告等多种形式。硕士研究生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工作,论文答辩之前必须在省级以上刊物以第一作者身份公开发表至少一篇本专业领域的学术研究论文,字数应在3000字以上。
学位论文工作一般包括以下几个主要环节:论文选题、论文开题、论文撰写和论文评阅与答辩等。为切实保证学位论文的质量,具体要求如下:
1.论文选题
在导师的指导下,于第二学期六月底前确定硕士学位论文题目。
研究生在撰写论文之前,必须经过认真的调查研究,查阅大量文献资料,了解研究方向的历史现状和发展趋势,在此基础上确定自己的学位论文题目。学位论文的题目既应具有可行性,又必须有探索价值。
2.论文开题
研究生一般应于第三学期末完成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包括课题研究和撰写的意义、研究方法、研究思路、内容框架、撰写计划、核心观点和创新环节以及相关的文献资料。开题报告的审查应重点考查硕士生的文献收集、整理、综述能力和研究设计能力。在开题报告前提交两份经过导师审核的文献阅读报告。
3.论文撰写
研究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应该定期向导师和指导小组作阶段报告,并在导师的指导下不断完善论文的结构、思路和观点。为确保学位论文的质量,论文字数一般不少于两万字,写作时间不少于1年。
4.论文评阅和答辩
研究生学位论文必须由导师认可,并经过专家评阅认定合格后,方可进行答辩。答辩时间一般在第六学期五月末至六月初进行。
论文答辩应从论文选题与综述、研究设计、论文的逻辑性和规范性、工作量等方面重点考查论文是否使研究生受到了系统、完整的研究训练。
论文答辩未通过者,应修改论文,并再次申请答辩。答辩的具体要求详见《365英国官网登录入口学位授予工作细则》。
八、必修环节
1.开题和文献阅读
充分发挥文献阅读在夯实硕士生本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中的作用。在确定硕士生录取名单后尽早将本专业必读和选读经典文献目录发给每位硕士生,提出阅读和考核要求。经典文献的阅读力求课内和课外相结合,以课内阅读督促课外阅读。最好以讨论班的形式进行,主要是学生报告,导师组成员现场指导。要阅读的内容必须是与即将要做的论文密切相连的系列内容,由导师组和研究生本人商量后制定。要求每位硕士生必须在第3学期期末之前至少提交2份书面文献阅读报告。
(1)必读书目
[1]袁孝亭.地理课程与教学论[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王树声.中学地理教材教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3]邵志豪. 地理活动教学的理论与策略[M].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4][美]普雷斯顿.詹姆斯.地理学思想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5]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与问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6]袁孝亭、王向东.中学地理素养教育[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7][美]高尔等.教育研究方法.屈书杰等[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8]陈澄.地理教学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9]陈澄.地理课堂教学设计[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10]张超.地理教育展望[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11]袁书琪.地理教育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2]裴娣娜.教育研究方导论[M].合肥:安徽教育出版社.1994.
[13]方其桂.多媒体CAI课件制作教程[M].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0.
[14]王为.中学教师地理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15]杨吾杨.地理学思想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5.
(2)选读书目
[1]胡良民.地理教育实习概要[M].西安:西安地图出版社.2003.
[2]袁振国.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王孝玲.教育统计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4]王策三.教学实验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5]布卢姆.教育评价[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
[6]施良方,崔允漷等.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7]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丛书.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的使命——面向21世纪的教育宣言和行动纲领.从现在到2000年——教育内容发展的全球展望[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8]美国国家研究院及资源局地理学委员会等[M].重新发现地理学.北京:学苑出版社.2002.
[9]施良方、崔允漷.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
[10][美]加涅.教学设计原理[M](第五版).王小明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
[11]彭聃龄,张必隐.认知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
[12]段玉山.地理新课程测量与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中期考核
考核时间:中期考核一般在研究生入学后的第五学期进行,10月中旬开始,11月底之前完成。记2学分。
考核内容:包括课程成绩考核、科研能力审核、开题报告审核及政治思想品德审核。重视科研能力与开题报告的考核。
考核程序:中期考核由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组织考核。考核结果以考核小组的共同评价为准。
中期考核的评价与淘汰机制:经全面考核合格的研究生,进入学位论文撰写阶段;经全面考核未全部合格的研究生,予以延期毕业或推迟撰写学位论文;经全面考核全部不合格者,建议予以肄业。
3.学术活动
硕士研究生在读期间应积极参加各类学术活动,通过活动提高学术热情,扩展学术视野,启发学术思维,锻炼学术能力。硕士研究生选听学术报告至少5次,并提交心得体会,其中至少3次为本专业学术报告。按《365英国官网登录入口硕士研究生学术活动管理规定》通过考核后,方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
九、本培养方案自2016级研究生开始实施